關注京佳微信公眾號: jingjiav   關注河南公務員考試微信公眾號: henanjingjia
咨詢電話: 0371-60998699/60198699 400-870-6781
地址: 河南省科技館內京佳教育2號樓(花園路與豐產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)
課程的理論流派,在各類教師考試中常以單選、多選、判斷等客觀題型來考察。這部分知識點涉及較多外國教育家和相應的觀點,其中有較多抽象專業名詞較難理解和記憶,所以整體上比較難掌握,做題時易混淆,張冠李戴,導致不高,只有真正理解這部分的知識點,抓住核心,這樣才能事半功倍?,F在我們就來一起梳理這部分知識點。
在課程的理論流派中,較常見的主要是以下的三大流派:
1.學科中心主義
該流派的核心觀點是系統強調知識的傳授,也被稱為知識中心課程理論。這個理論流派中又分為了幾個小類,其中最具有代表性,考頻最高的是以布魯納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課程理論。布魯納強調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,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對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展最有價值。所謂的學科基本結構就是指該學科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、基本態度和方法。在學習每門學科的時候,我們都會學習相關的概念,它們的本質特征,性質、規律或原則等,能夠形成學科的基本架構。通過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促進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。但我們會發現,學科中心主義過度關注學科知識,每門學科知識間易斷裂,加重學生的負擔。另外,忽視學生的興趣,理論和實踐相脫離。
2.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
該流派關注的課程中心是學生,認為教學的核心應落實在學生身上。其中,以杜威的經驗中心主義最有代表性。杜威認為以學科為中心的理論過分強調傳授系統的知識,這是不可取的,應取而代之的是以兒童活動為中心的課程,強調讓兒童積累直接經驗,課程的組織還應心理學化。這種觀點的優點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,適應社會生活。但我們會發現,其過分關注學生,過度的以學生為中心,課程的設置缺乏系統性,進而忽略了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,學生的收獲較為散亂,難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。
3.社會改造主義
該理論的課程核心是社會問題。認為課程不應該學生去適應社會,而是要通過解決社會問題,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和社會文化。該理論的考察頻率較低,可能會出現在一些判斷題中,讓大家對其核心進行判斷分辨。
以上就是三大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觀點的介紹,希望能夠大家把知識點梳理清楚,有針對性的備考。
文章關鍵詞: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:不可不掌握的課程理論流派
上一篇:沒有了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